如同計算機聯網的發展一樣,布線系統的結構是依據一定的國際標準發展變化的。在布線標準被普遍接受以前,根據終端用戶的需要,布線是隨意的。
在布線標準被接受以后,布線也就“結構化了”。隨著結構化布線系統的出現,許多大樓布線采用了多用電信插座來滿足用戶安裝計算機或外圍設備的需要。經常被采用的三種布線系統的標準是:
●ISO/IEC 11801,信息技術——用戶房屋的普通布線
● ANSI/TIA/EIA-568,商業建筑電信布線標準
●EN 50173,信息技術——普通布線
這些標準定義了布線系統的結構由三個布線子系統組成:建筑群主干網,建筑物主干網和水平布線,相對應的有工作區和管理區設置,這種結構被稱作為分布式布線系統。
在分布式系統中,每根水平銅纜必須支持一個長度為90m的基本傳輸鏈路和一個長度為100m(328ft)的傳輸信道。
ANSI/TIA/EIA568建議在每個工作區插座點至少安裝兩種媒體接口,一個是用于傳送語音(3類或5類線)的UTP接口;另二個用于傳輸數據的UTP接口。同時,每根纜為二個接點的端到端基本鏈路。
1995年10月頒布了TIA/EIA TSB-75中說明了將合并接點(CP)和多用戶電信接口(MUTOAs)集成合并在一起的開放式布線結構,以及在TIA/EIA TSB-72中說明的集中式布線結構。
盡管這些結構在公告中有詳細的說明,但標準組的意圖在于減少在一個信道內的結點數目,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根據集中式布線系統的定義,集中式主干布線系統從定位于系統中心的建筑群配線架或建筑物配線架直接延伸到工作區插座。
這一結構可以包括建筑群和建筑物主干纜(由室內/室外纜組成)、水平纜、端接、建筑群配線架和建筑物配線架的交叉連接以及在工作區插座的端接。
集中式布線允許設計者在使用普通多模光纜時,信道距離為275m(900ft),如果采用OM4光纜,最大距離可達500m以上。這個運行距離是對整個信道而言的,它包括從設備端口到工作區的設備和工作站端口的整個線路全長(含接插光跳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中式布線系統,見下圖一:
圖一 分布式布線與集中式布線示意圖
美國托立集團是評估前沿技術、提供真實信息方面的權威的第三方咨詢機構。托立集團曾經就分布式銅纜布線和集中式光纖到桌面布線發表過一份 ** 。
這份 ** 針對局域網使用全光纖的集中式布線系統和使用銅纜的分布式布線系統,使用兩種模型進行比較,并給出了如下的結論:
對于一個面積為6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使用光纖到桌面集中式布線可以比使用銅纜分布式布線節省40,000.00美元的投資;
對于一個面積為24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使用光纖到桌面集中式布線可以比使用銅纜分布式布線節省235,000.00美元的投資。
這份 ** 還指出,集中式的光纖到桌面系統不僅僅使得布線成本降低了,還使得網絡維護成本也降低了,因為:
●電子設備集中在一個設備間,使空調的使用更有效、網絡交換設備的運行環境更好(相對于樓層管理間的網絡設備環境條件),網絡管理和控制更方便,系統安全性更強;
● 集中式的網絡結構,使網絡的分布一目了然,可以實現故障的快速處理、問題的解決更有效 ;
●快速的故障處理,縮短了系統故障的歷時,這就相應的增強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收入,使客戶更滿意。